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8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133篇
航空   741篇
航天技术   123篇
综合类   89篇
航天   1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数值虚拟飞行技术的飞行器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宇  阎超  席柯  王文 《航空学报》2016,37(8):2525-2538
基于结合结构重叠网格、闭环PID控制器、舵偏控制律、刚体六自由度运动和非定常Navier-Stokes方程求解等模块的数值虚拟飞行技术,对“起源号”返回舱、基本带翼导弹外形的多自由度非定常运动、受控特性及控制参数的整定开展了模拟。分析了不同自由度(DOF)下飞行器的运动特性,飞行器受扰动后的稳定性及控制参数的整定。计算结果表明:利用数值虚拟飞行技术可有效地开展复杂流动下飞行物体非线性运动问题的研究,对研究飞行器在非线性流动下的动态特性、受控特性、流动机理研究以及控制律的设计检验具有较高的工程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2.
补气式等离子体射流发生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汝兵  王萌萌  郝明  林麒  王晓光 《航空学报》2016,37(6):1713-1721
提出一种补气式等离子体射流(ASPSJ)发生器,在常规火花放电式等离子体射流(PSJ)发生器腔体上连接单向阀,改善发生器吸气复原阶段的补气量和射流的连续性,以获得能量更高的合成射流。研究了在不同加载电参数下,不同类型单向阀对发生器最大射流速度的优化作用;通过正交实验法确定了补气式等离子体射流发生器的最佳工作电参数,以获得最高的合成射流速度。文中的等离子体射流发生器配以所选择的补气单向阀,最优加载电压频率为150 Hz,幅值为50 kV,占空比为15%。实验结果表明,补气式等离子体射流发生器将最大射流速度提升20%以上,高射流速度的工作频带由单点扩展到100 Hz,以期在应用于流动控制时获得更好的效果。研究成果为后续的主动流动控制的应用研究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993.
为了精确研究剪式线性阵列可展结构的动力学性能,在该机构的运动副中引入间隙,通过含间隙转动副元素之间的运动规律建立了该运动副的运动学模型。基于Gonthier接触力模型和修正的Coulomb摩擦力模型分别计算了含间隙转动副元素之间的法向与切向接触力。进一步把该接触力转换到间隙运动副所联接的杆件与滑块的质心处,并将其集成到剪式可展结构动力学模型的广义力中,从而成功地将关节间隙效应引入到可展结构中。采用一种新的违约校正法直接对系统的坐标和速度进行修正,避免了数值结果的发散并可确保将违约控制在给定的精度范围内。通过数值分析预测了运动副间隙对剪式线性阵列可展结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为研究可展结构的运动精度和机构设计提供了参考和依据,拓展了间隙碰撞模型的应用范围,有利于工程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94.
立式超速试验台轴系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立式超速试验台轴系简化模型进行动力特性分析,确定影响轴系临界角速度和进动角速度的因素包括:旋转件及其工装组件的极转动惯量与直径转动惯量之比、旋转件及工装组件的质量和悬臂长度,其中旋转件及其工装组件的极转动惯量与直径转动惯量之比为关键因素.当转动惯量之比大于或等于1时,试验台轴系只存在一阶临界角速度;当转动惯量之比小于1时,试验台轴系存在一、二阶临界角速度.当转动惯量之比接近或等于1时,升速过程中轴系自转角速度与二阶正进动角速度非常接近,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对转动惯量之比分别大于1、接近于1和小于1的3个不同叶轮进行超速试验,试验数据与理论分析相符.最后,提出进行超速试验工装设计时应避免旋转件及其工装组件的极转动惯量与直径转动惯量之比接近1;且当二者之比小于1时,还应对系统的二阶临界角速度进行校核,避免试验目标角速度与二阶临界角速度相接近.  相似文献   
995.
拖曳式诱饵干扰通过与目标协同运动形成雷达波束内的两点源,诱骗雷达波束指向,实现真正意义的角度欺骗。以典型拖曳式有源雷达诱饵为例,首先通过对拖曳式诱饵干扰流程、干扰原理以及样式的分析,揭示干扰的本质和特点;然后在两种典型动态场景下,从静止三角几何以及动态过程两方面详细分析了干扰的时频特性,揭示了目标与诱饵特征差异的变化规律,为干扰对抗提供了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996.
采用一种改进的基于特征模型的黄金分割自适应控制方法来解决带有挠性附件和液体晃动的大型卫星远地点机动时的姿态控制问题.根据卫星动力学方程推导特征模型,以动力学特点引入角速度信息构建一种改进的黄金分割自适应控制方法,通过数值仿真加以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传统PID控制,能在不增大控制能量消耗的前提下改善系统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997.
压气机引气系统典型减涡器减阻特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对用于压气机引气系统的典型减涡器结构的减阻特性进行对比,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带三种典型减涡器的径向内流共转盘腔模型开展研究,并与无减涡器共转盘腔基准模型进行了对比。模型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各模型流场结构、速度分布、哥氏力分布和压力损失特性,对典型减涡器的减阻特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结果表明:虽然三种典型减涡器结构差异较大,通过布置不同结构的减涡器,降低或抑制了共转盘腔内旋流比的增长速度和幅度,显著降低了压气机引气系统径向内流共转盘腔的压力损失,获得相近的减阻效果。与基准模型相比,在计算模型进出口截面间,去旋喷嘴式减涡器模型压力损失降低了73.4%;管式减涡器模型压力损失降低了80.7%,翅片式减涡器模型压力损失降低了84.5%。  相似文献   
998.
利用超声悬浮的方法为液滴提供静止、无接触初始条件,用高速摄影机拍摄液滴,研究不同直径乙醇液滴在Weber数5~90,脉冲气流冲击作用下的变形与运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韦伯数的增大,液滴先后产生常见的袋状破碎、袋状/蕊心破碎、羽状/液膜稀释破碎。不同破碎模式在本质上都是袋状破碎,包括边缘环袋破碎与液核多袋破碎。Weber数越大,边缘环袋破碎作用越弱,液核多袋破碎越占据主导地位。乙醇液滴的迎风面顶点纵向运动遵循匀加速规律,其无量纲位移与无量纲时间符合二次函数关系式。液滴在横向的扩散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惯性控制阶段;另一个是毛细效应控制阶段。液滴未破碎时,其横向扩展无量纲直径与上述无量纲位移符合二次函数关系式,而破碎后二次液滴的无量纲扩散直径与毛细时间则符合线性关系式。  相似文献   
999.
施浙杭  邬二龙  姚锋  刘昌国 《推进技术》2021,42(12):2652-2666
为了进一步认识凝胶推进剂雾化过程,促进凝胶发动机的设计和优化,综述了射流撞击式、离心式、气泡式以及燃烧条件下凝胶推进剂雾化特性的研究进展。综述结果表明,凝胶推进剂雾化性能明显差于牛顿流体推进剂,凝胶液膜尺寸显著增大,液丝较难破碎为小粒径液滴;射流撞击式喷嘴对凝胶推进剂的雾化效果优于离心式喷嘴;随着射流雷诺数和韦伯数增大,撞击式凝胶液膜的雾化模式依次为边缘闭合模式、边缘开放模式、无边缘射线模式、液丝分离模式和充分发展模式;采用锥形结构、减小喷嘴出口长径比、方形和椭圆形喷嘴出口皆有利于凝胶液膜破裂,且增大喷注压力、撞击角、温度、室压和减小撞击距离均能改善液膜雾化效果。燃烧条件下MMH/NTO凝胶推进剂撞击液膜破裂雾化机制在宏观上与冷模条件下凝胶推进剂模拟液撞击液膜较好地吻合。此外,对凝胶推进剂雾化特性的进一步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焦春晓  冷子珺  塔娜  饶柱石 《推进技术》2021,42(10):2385-2392
为了研究水润滑高分子材料轴承的微观界面的流场特性,本文以单个微凹体中的流场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单个微凹体流动模型。采用多松弛格子玻尔兹曼方法MRT-LBM (multi-relaxation tim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对单个微凹体的流体流动问题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流场中速度的变化规律,以及流场中流线分布随雷诺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雷诺数较低时,流场处于稳定性流动状态;当雷诺数达到一定程度时,流场处于周期流动状态;当雷诺数很高时,流场处于湍流运动状态。探究微观流场中复杂的变化规律,为研究水润滑高分子材料轴承的润滑和摩擦性能提供一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